俗话说:
“忽然一阵秋风凉,腹泻患儿排成行”
立秋一过,
就到了秋季腹泻的高发季节。
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是秋季腹泻的流行季节,其中10~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
什么是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主要在秋冬季节发病,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是秋季腹泻的高发季节,可由多种病原体感染引起,其中40%~70%都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20%左右为其他细菌引起,轮状病毒为秋季腹泻的主要元凶,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
识别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一般起病急,初期常伴有流涕、喷嚏与轻咳等类似感冒症状,多有发烧,低热,腹泻为清水样或蛋花汤样便,有腥臭味,每日5-10次,甚至多的可达20次以上,时有呕吐,并伴有脱水症状。病程一般4-7天,长的可达3周,如及时治疗后大多数较快治愈。
温馨提示:防止脱水
在治疗腹泻上,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都很重要。秋季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7~10天就会痊愈,但家长不可以掉以轻心,如果宝宝出现囟门、面颊、眼窝凹陷,皮肤弹性降低,眼泪及尿量减少是脱水的表现,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医院治疗。
治疗腹泻
秋季腹泻大多是由轮状病毒引起,在治疗上有西医和中医两种:
西医疗法:
西医的主要治疗是补液、纠酸、止吐或者保护胃黏膜,营养支持对症治疗,合并细菌感染时用消炎药治疗。
中医疗法:
中医认为,泄泻病机虽然变化多端,离不开脾伤积湿,在治法上宜调中分利,虚者补之,寒者温之,有食积则消导,有湿热则清利,掌握辨证施治法则,在治疗上随证应变。
易感人群:
(1)6个月~3岁的婴幼儿,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体弱多病的婴幼儿更容易患病,而且病情严重,病程较长。
(2)3岁以上的儿童,消化道功能和免疫系统逐步完善成熟,也很少患秋季腹泻,即使患病,病情也会轻很多,病程短。
(3)成人也会感染秋季腹泻,但症状与儿童的症状相似,但病情轻,病程短,一般2~3天即可痊愈。
主要特征:
先吐后泻,伴发烧,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病程有自限性,即使用药也不能显著改变病程。
症状表现:
(1)起病急,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半数患儿还会发热(常见于病程初期),一般为低热,很少高热。
(2)大便次数增多,每日10次左右,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大便,带少许粘液,无腥臭味。
(3)半数患儿会出现呕吐。呕吐症状多数发生在病程的初期,一般不超过3天。
(4)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明显,尿量减少,烦躁不安。
(5)病程有自限性,病程一般5-7天,营养不良、佝偻病和体弱多病者,腹泻的时间可能更长。
腹泻的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2)不要带幼儿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避免接触患腹泻的孩子。
(3)幼儿使用的玩具,能够触摸到的家具,都要勤用清水冲洗。
(4)饭前便后一定要勤洗手。
(5)餐具、炊具用前清洗、消毒,用后晾干。
(6)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7)多组织孩子参加户外体格锻炼,增强体质。
(8)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即秋季腹泻流行季节来临之前接种,每年一次。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