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来源外滩画报
智桥导读:用纸也能做箱包、台灯甚至铁锅?这看似新奇,其实在我们的近邻日本,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这种可以用来制作生活用品的纸名为“和纸”,在日本和纸随处可见:用纸做的箱包的实用程度不逊于布包和皮包,日本人也乐于带着出街;高级饭店里,和纸代替铁锅,放在火上直接烧。
贺卡、折扇、团扇、屏风、台灯、钱包、饰品,一切你能想到的精美生活小玩意儿,都可以是“纸制”的。
▲传统日本和室的门、窗、隔断墙以及灯罩都是由和纸制成的
和纸文化和工艺在日本有着上千年的世代传承。
日本工匠造纸,祖祖辈辈传承着和纸手工抄纸技术。
在今天,拥有四百年历史的唐纸老铺仍会用最原始的枚刻板印刷纸张图纹;生产“撕不破,洗不烂”和纸产品的大直造纸厂,用百年历史的木质老机器生产他们公司最高端的产品;贵亚特丝株式会社提取了日本传统工艺制造的和纸纤维,制造出功能强大的“布料”……这些古老的工艺,却不会让已有余年历史的日本和纸与现代事物间有着丝毫距离感。
为什么这三家日本工厂,依旧愿意沿用传统的工艺、机器去生产“现代化的产品”?
对于《外滩画报》的这一疑问,大直造纸厂的一濑社长回答道:“新机器转速太快,和纸纤维来不及沉淀,所以韧性不够。所以像Siwa这样的高端产品,从来不是从现代的流水线下来的,而是从百年的木质老机器一点点‘沉淀’下来。”
下面请跟随《外滩画报》记者的脚步,来看看这三家和纸老店老厂沉淀数百年的传统工艺,看看这份纸上历史和现代生活美学能有怎样的碰撞。
▲大直造纸厂全木质结构的老工厂,距今也有年历史了
唐纸老铺“唐长”
用年前的刻板做今天的和纸
和纸的雏形是“唐纸”,即中国唐代的纸品。唐纸的技艺在奈良时期(公元一年)传入日本,其后的二三百年内,中国的唐纸造纸术逐渐消失,而它却被日本人作为和纸的鼻祖传承下来。
唐长是现存唯一的日本唐纸屋,创立于年,是坚守了近年的纸艺老铺。现今执掌唐长业务的是第11代掌门千田坚吉。
“唐纸是将纹样印在纸张上,然后烘干制成。我们家中的样板木大多是从江户时代传下来的,共有种之多。图案大多是从欧洲、凯尔特以及伊斯兰地区辗转流传到日本来的。”千田爱子是唐长掌门的长女,从小就喜欢跟着父母在铺子里帮忙。现今,唐长依旧保留着部分唐纸的传统工艺。
创业初,唐长就使用余枚木制雕刻版来印刷图纹,而现在它的工匠们也保留着那些原始的刻版,重复着原始的工序。
▲唐長第11代掌门人千田坚吉在工作室教授和纸工艺
能做到坚守百年而不被历史淘汰,唐长除了传承技艺之外,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如果一味地追求传统工艺,那么传统势必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被世人遗忘。所以我们必须坚持的一项工作就是,不断地给传统工艺注入新的生命力,这样就可以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新’传统。”
千田爱子和《外滩画报》记者分享了唐纸图案的演变史:“最初传入日本,唐纸纹样中有许多中国传统的牡丹花等图案。我们的祖辈就根据着色的不同,将图样演变成日式的、中式的、西洋等不同风格。”
千田爱子从19岁开始做一些图样的设计,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考虑颜色的搭配和布局:“我们会在唐纸上印上和纸的纹路,然后将它做成新材料用以推广。在一张完全由我个人绘制而成的唐纸上,我可以随心所欲地发挥自己的创作潜质。”
▲唐长四条丸店
唐长在京都四条开设创意生活类的唐纸礼品店,千田爱子就是店铺的负责人。这个新式礼品店,设计和创作更多符合现代人生活的东西,比如书信套装、小包装袋、照明器具、器皿等等。同时“唐长”还在修学院设立工房,举办公开讲座普及艺术美学;设立唐长空间沙龙,除了是展览展示的画廊之外,还承接定制服务,可以为顾客定制纸制的天井、墙面、家具等。
▲唐长礼盒
经历千年,唐长保持着传统的造纸技艺,但它并没有一直保持“老套”的样式。坚守着和纸技艺的千田家族一代代慢慢摸索着,让它在新的时代焕发出生机。
唐长
官方网站:kirakaracho.jp/about/karacho
店铺 両替町通三条上
营业时间:11:00-19:00(节假日休)
唐纸礼品店COCONKARASU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