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颂与本草图经

  北宋时期的药物学成就,不仅在于校订、刊行唐代以前传之于后世的典籍,而且还富有创新。仁宗嘉公式年间,在一次全国范围内药物大普查的基础上,由著名学者苏颂奉诏编撰的《本草图经》20卷(另目录1卷),于嘉公式六年(年)完成,随后雕版印行。《本草图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并版刻的药物学图经,该书集此前本草类医药学典籍之大成,保存了嘉公式年间全国本草普查的丰硕成果,并根据药物标本实物绘制图谱,配有详尽的文字说明,对宋代以后的本草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今天进行中药材的考证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苏颂:北宋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

  在北宋时期,有这样一位永垂青史的人物,他博闻强识、治学严谨,既是著名的政治家,又是杰出的科学家。中进士之时,主考官欧阳修说他“才可适时,识能虑远。公式璋粹美,是为邦国之珍;文学纯深,当备朝廷之用”。去世之后,大儒朱熹赞他“高风耸乎士林,盛烈铭于勋府”“道德博闻,号称贤相,立朝一节,终始不亏”。当代中国科学家卢嘉锡赞誉他说:“探根源、究终制,治学求实求精;编本草、合象仪,公诚首创;远权宠、荐贤能,从政持卓持稳;集人才,讲科技,功颂千秋。”这位人物,就是苏颂。   苏颂(年~年),字子容,福建同安人,出身于闽南望族、书香门第。其父苏绅,字仪甫,真宗天禧年间进士,博学多才,曾任大理寺丞、太常博士、祠部员外郎、开封府推官、礼部郎中等职。苏颂从小聪敏好学,经受了严格的家庭教育,仁宗庆历二年(年),22岁的苏颂与王安石同登进士第。走上为官之路的他,先后在宿州、江宁、南京(今商丘)、颍州、婺州、亳州、应天府、杭州、开封府、濠州、沧州、扬州等全国多地,任地方官11年。他体恤百姓,颇有政绩。在今开封市aaaa级旅游景区开封府内的《开封府题名记》碑上,苏颂的大名赫然在列。   仁宗皇公式五年(年),苏颂奉调入京,任馆阁(北宋掌管图书、编修国史的官署)校勘9年,开始了他校正和整理古籍的生涯,不久迁大理寺丞。至和元年(年)同知太常礼院。嘉公式二年(年),与掌禹锡、林亿、张洞等并列为校正医书官,次年与他们一起校正《神农本草经》。嘉公式四年(年)迁集贤校理,五年(年)迁太常博士,仍兼校正医书官等职,是年与掌禹锡、林亿等人完成《嘉公式本草》的编修。次年出知颍州。   神宗熙宁元年(年),苏颂应诏回京,任知制诰,熙宁二年(年)同知审刑院,熙宁三年(年)权同知贡举。熙宁十年(年),苏颂又由杭州被召回京师,奉旨修撰仁宗、英宗实录。元丰四年(年)又从沧州被召回吏部,详定官制,参与官制改革,这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宗元公式元年(年),苏颂拜刑部尚书,元公式五年(年)进尚书左丞,元公式七年(年),73岁的苏颂官拜宰相。绍圣四年(年)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致仕。徽宗即位后,拜苏颂为太子太保,累封为赵郡公,建中靖国元年(年)逝世。著有《苏魏公文集》等。   作为政治家的苏颂,一生为官近60年,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他不立派系、远避权宠、举荐贤能、恪尽职守、勤政清廉,不愧为一代名臣贤相。   作为科学家的苏颂,是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和药物学家。在天文学和天文机械制造方面,他一生标志性的贡献是研制并于哲宗元公式七年(年)完成的世界上第一座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并设立于京师开封。元公式元年(年),苏颂奉诏定夺新旧浑仪。他请求“置局差官”,组建“详定制造水运浑仪所”,并亲自寻访、考核组成人员,韩公廉、王公式之、周日严、于太古、张仲宣等一批人才加入这个团队。韩公廉在其《九章勾股测验浑天书》一书的基础上,制造出木样机轮一座。苏颂奏报哲宗说:“臣观其器范,虽不尽如古人之说,然激水运轮,亦有巧思,若令造作,必有可取。遂具奏陈乞先创木样进呈。”经哲宗指派翰林学士许将等人鉴定后,“与天道已参合不差”。于是苏颂开始正式制造,经三年零四个月完成了水运仪象台。   仪象台借助水力运转,集天体运行观测、天象变化演示和准确报时三种功能于一体,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天文仪器和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其成就可谓前无古人,至今仍使众多中外科技史专家为之叹服。仪象台完成后,苏颂又在哲宗绍圣年间把仪象台的总体设计和各部件绘图加以说明,著成《新仪象法要》3卷,详细介绍了仪象台的设计及使用方法,并附有这三种天文仪器的全图、分图、详图60多幅,绘有机械零件多种。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水力运转天文仪器专著,也是世界上保存至今最完整的机械图纸,反映了中国11世纪天文学和机械制造的技术水平,是一部具有世界意义的古代科技著作。   《宋史·苏颂传》对苏颂的为人与博学作出了高度评价:“颂器局闳远,不与人校短长,以礼法自持。虽贵,奉养如寒士。自书契以来,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于图纬、律吕、星官、算法、山经、本草,无所不通。尤明典故,喜为人言,公式公式不绝。朝廷有所制作,必就而正焉。”   《本草图经》:一部承前启后的药物学宝典

  在与掌禹锡、林亿等人一起编修《嘉公式本草》的过程中,为了改变本草典籍中的混乱和错讹状况,苏颂等又建议将全国各地所产药物“画成本草图,并别撰图经,所冀与今本草并行,使后人用药知所依据”。朝廷采纳了苏颂的建议,并委任他编撰《本草图经》。在全国药物普查的基础上,嘉公式三年(年),39岁的苏颂等开始编撰该书,至仁宗嘉公式六年(年)完成,并于次年和哲宗绍圣三年(年)刊行。该书作为本草药物图谱,可谓是嘉公式五年(年)完成的《嘉公式本草》一书的姊妹篇。其编撰的背景,苏颂在为本书所作的序文中说得很明白:   “五方物产,风气异宜,名类既多,赝伪难别,以虺床当蘼芜,以荠公式乱人参,古人犹且患之。况今医师所用,皆出于市贾,市贾所得,盖自山野之人,随时采获,无复究其所从来。以此为疗,欲其中病,不亦远乎?”“今天下所上,绘事千名,其解说物类,皆据世医之所闻见,事有详略,言多鄙俚,向非专一整比;缘饰以文,则前后不伦,披寻难晓。乃以臣颂向尝刻意此书,于是建言奏请,俾专撰述。”由此可知,治学严谨的苏颂心系天下苍生的品格是多么可敬,正如他在该序文的结尾中所言:“撰次甫就,将备亲览。恭维主上以至仁浓德,函养生类。一物失所,则为之恻然……纳斯民于寿康,召和气于穹壤,太平之致,兹有助焉。”苏颂不是医生,但其大医仁心是何等鲜明。   “自怜高阁穷年业,青简刊雠未有涯。”苏颂为《本草图经》的编撰花费了大量心血。他一方面在博览群书、博采众说的基础上,亲自研究整理各地送到京师的堆积如山的图样标本,不畏繁巨,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又调集一批医官、精通药物的人以及农夫、渔夫、樵夫、猎人、商人等进行实地考察。他和众人一起多方采访、搜集资料、仔细考核、挥样绘图,尤其注意药物的产地、季节、形态及鉴别方法,严肃认真。苏颂为《本草图经》成书所做的贡献主要是:辨析药物名实及本原,补充药物产地资料,增加药物的采收时间和药用部位的记载,注意收录外国或少数民族药物,增添单方、验方,搜罗民间草药。   《本草图经》问世之前,唐代《新修本草》中的药图和《天宝单方药图》均已散佚殆尽,五代韩保升的《蜀本草》药图也已不存。《本草图经》匡误正谬、考证准确,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禽兽、虫鱼、果、米部、本经外草类、本经外木蔓类,收集广泛,分类合理,纲目清晰,载药全面,有图有经,“图以载其形色,经以释其异同”。全书收载药物多种,其中新增多种,药图幅,载方多首,引用文献多种,收录大量的单方、验方,且文字说明详尽、图文并茂、体例新颖,尤其是把药物鉴别与功用结合起来,并说明其炮炙、配制和用法,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可谓一部继《神农本草经》千年之后、《本草纲目》问世年之前的中医药学巨著,在中华药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该书改变了以往本草典籍从书本到书本、脱离实物的弊病,不仅为药性的配方提供了依据,而且对历代本草的纠谬订讹做出了新的贡献,特别是使过去无法辨认的药物可以确认无误。   可惜的是,《本草图经》刻本未能保留下来,原书早已失传,其主要内容保存在后来北宋医家唐慎微编著的《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和明代《本草纲目》等书中。李时珍对《图经本草》有“考证详明,颇有发挥”的肯定,并收入大量药物入其《本草纲目》中;明代刘文泰等奉旨编辑的药学巨著《本草品汇精要》一书,也大量引述《本草图经》的资料。今有中医史学专家尚志钧先生的《本草图经》辑复本。   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对苏颂和《本草图经》这样评价:苏颂“是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一位突出的重视科学规律的学者”。《本草图经》“是附有木刻标本说明图的药物史上的杰作之一。在欧洲,把野外可能采集到的动植物加以如此精确地木刻并印刷出来,这是直到15世纪才出现的大事”。由此可知,北宋的医学水平领先于世界发达水平。

《本草图经》果部菜部米部药图分析

《本草图经》为迄今存世的最早版刻药物图谱,绘图精美,美轮美奂,是研究北宋时期中药资源的主要史料。年,该书作者苏颂诞辰0周年。为纪念我国伟大的本草学家苏颂的卓越成就,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弘扬中医药文化,本文对《本草图经》果部、菜部和米部药图进行分析,探讨了该书药图类型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也为了解《本草图经》药图奠定了基础。

转载:彭华胜,黄璐琦.《本草图经》果部、菜部、米部药图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45(24):-.

《本草图经》果部菜部米部药图分析

彭华胜,黄璐琦

本文试以《本草图经》果部、菜部和米部药图为例,探讨了药图的类型,通过几组图像比较,拟揭示药图绘制的相关信息,复原该书药图绘制的相关进程,为更好的了解《本草图经》药图及宋代药物基原提供依据。

1果部、菜部与米部图的类型

《本草图经》果部、菜部和米部共收录76幅图。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折枝图、绘有地面图、有根部的完整植株图与无根植株图。

1.1折枝图

折枝图是古代花鸟画的重要组织部分。北宋米芾《画史》中曾记载“六朝无名氏画”的一幅《折枝梨花》,表明花鸟典型的“折枝”构图在六朝已经产生。至唐代,折枝花鸟在边鸾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个专门以狭义的花卉鸟禽题材折枝图主要着意表现植物局部的特点,以局部来代替整体。

1.2无根植株图

《本草图经》和宋画中有一类“无根植株图”类型,该类型的绘图特点非常明显:①草本植物;②绘出完整的地上部分,包括基生叶;③没有绘出地面或地下根部。该类型从一定意义上,可以归属为折枝画。《本草图经》所绘的“无根植株图”与折枝图相比:完整的绘出了草本植物的全部地上部分,即茎、叶、花或实等器官,充分展示了草本植物的基生叶或平卧茎、匍匐茎等(图1-3)。

图1晦明轩本《证类本草》中成州蓬蘽、芰实、菥蓂子、茺蔚子

图2晦明轩本《证类本草》中芜菁、蜀州芥、成州假苏

图3晦明轩本《证类本草》中天名精、明州天明精、同州蒺藜、秦州蒺藜、蒲公英

1.3绘有地面的植物图

《本草图经》很多图以横线表示地面,绘出了地上部分。果部如宜州豆蔻,菜部如冬葵子、苋实、红苋、紫苋、莱菔、菘菜、葱实、楼葱、茄子;米部有油麻,共有11幅,占3部图的14.5%。该类型在《本草图经》草部与木部占有很大。

1.4有根部的完整植株图

《本草图经》的果部、菜部、米部中有根部的完整植株图共有23幅,占3部图的30.3%。这类图与上述3类比较,最大的特征是完整的描绘了植物地下根系和地上部分。

2同一药材下的图描绘风格相近

橘柚条下附有“橘”和“柚”2幅图,该2图均绘有果实,其中橘图绘有5个果实,柚图绘有1个果实,所有的果实上均以小空心圆圈示分泌囊,此外,叶脉均绘出主脉和一级分枝脉(图4)。

图4晦明轩本《证类本草》中橘、柚、葱实、楼葱、苋实、红苋、紫苋

3几组药图的描绘风格高度一致

3.1栗子、杏核人、桃核人、安石榴和胡桃图

栗、杏核人、桃核人、胡桃和安石榴5条下分别附有1幅图,这5幅图在植株上绘有果实内部解剖,栗、杏核人、桃核人图的解剖图均绘在左边的果实上;安石榴图上只有1枚果实,果实向左边生长,且绘有内部结构。从5种植物果实特点而言,杏、桃和胡桃的果实是不会自然开裂的,因此图所绘,反应了绘图者的博物观。尤其是将栗图在左下角单独绘出了果实。另外,栗、桃核人与胡桃3幅,它们的最右上方的第1枚叶片用卷曲的方式绘出立体,均采用阴阳向背转折,表现出叶子的立体空间感,描绘手法和绘制习惯完全一致。

A晦明轩本《证类本草》;B《本草品汇精要》。

图5晦明轩本《证类本草》中栗子、杏核人、桃核人、安石榴和胡桃图及《本草品汇精要》中栗子

3.2柿与蜀州木瓜

柿与木瓜条下均附有1幅图,“柿”与“蜀州木瓜”图。这2幅图都有2个共同特征:①果实顶端用辐射状弯曲线条表示果实的立体形态;②最上面右边第1或第2枚叶片用卷曲的方式表示立体(图6)。

3.3红蜀葵与黄蜀葵

红蜀葵与黄蜀葵2幅图,分别绘有一朵盛开的花,花均绘于折枝的中部,花瓣均以茎为对称以及花角度都非常相似(图6)。

图6晦明轩本《证类本草》中柿、蜀州木瓜、红蜀葵、黄蜀葵

3.4粱米、丹黍米与稻米

粱米、丹黍米与稻米分别绘有1幅图,根系、植株比例以及用3个线条描绘叶片都具有高度一致性,尤其是最上部一枚叶片均描述为立体卷曲(图7)。可以推断这3幅图为同一人所绘。

图7晦明轩本《证类本草》中粱米、丹黍米和稻米

4讨论

4.1《本草图经》四种类型图对后世本草图谱产生了深远影响

“无根植株图”和在明代《救荒本草》、清代《植物名实图考》均有大量应用;“绘有地面图”在明代《本草品汇精要》《救荒本草》均有大量应用。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折枝图和“有根部的完整植株图”两种类型。南宋《履巉岩本草》、明代《本草品汇精要》《质问本草》、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中均占有很大比例(图8)。以至于当代《中药材品种论述》《中华本草》等重要中药学著作均继承并发扬了该两种类型。

图8《本草图经》果部、菜部、米部四种类型图对《本草品汇精要》《植物名实图考》的影响

4.2果部、菜部与米部植物图具有很高写实性与艺术,应为专业画家所绘

《本草图经》药图具有很强的写实特征。宋代绘画常以自然为师,注重细致观察,格物致知严谨求实,表现在《本草图经》的描绘和刻制中,对物象刻画写实入微,不仅有承载传达药用知识的作用,同时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4.3地方献图可能经过了后期编纂团队的修正与完善

对于果部、菜部与米部而言,收录的基本上是常见的瓜果蔬菜、五谷杂粮,其原植物易见,各地种质相对一致,也没有必要各地“逐件画图”。因此在果部、菜部与米部图中,以地冠名图数目较少,也佐证了无地名图很可能为编纂团队统一绘制。柿与“蜀州木瓜”图,“蜀州芥”“成州假苏”“成州蓬蘽”,这几组以地冠名图的绘图风格非常相似,很有可能是各地所献图送达京城后,由编撰团队进行统一汇集整理,在整理过程中对相关图样进行修正和完善,以避免“出异手,则其体不一”的情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ukuia.com/hktz/77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